undefined
賽珍珠畫像。畫中的賽珍珠身著深綠色天鵝絨禮服。這幅油畫作於賽珍珠72歲高齡,由美國畫家弗里曼‧艾略特(Freeman Elliott)完成。這幅油畫也是著名藝術家保羅‧卡勒(Paul Calle )於1983年為紀念賽珍珠女士而設計的肖像郵票的靈感來源。(賽珍珠國際組織提供)

【大紀元2012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詹妮美國費城報導)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部雄鹿郡(Bucks County)一個名叫普凱西(Perkasie)的普通小鎮上,坐落著一位世界級文化名人的故居,這所名為「綠山庄園」的故居主人就是唯一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她於1973年逝世後就葬在故居附近,按其遺願,墓碑上只鐫刻著「賽珍珠」三個繁體漢字,一生功過但憑後人評說,足見這位美國女作家的個性和對中國的特殊情結。

undefined
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的故居「綠山莊園」(攝影:連震黎/大紀元)

undefined
美國女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墓碑(攝影:連震黎/大紀元)

2012年6月26日是賽珍珠誕辰120年,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賽珍珠國際組織(Pearl S Buck International)特別邀請《新紀元》雜誌社訪問賽珍珠故居,希望全球華人能更多地瞭解賽珍珠的故事。

undefined
賽珍珠國際組織的董事會主席David Yoder(攝影:連震黎/大紀元)

賽珍珠國際組織的董事會主席David Yoder 是賽珍珠慈善機構Welcome House領養的第一個亞裔混血兒童,他如今是美國一家大公司的人事部主管。David Yoder先生向記者介紹了他小時候跟賽珍珠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那是1948年的聖誕前夜,在美國一個孤兒院裡, 有一個兩歲的印度和美國的混血兒, 因為他的膚色和混血背景,孤兒院找不到願意領養他的家庭,幾經輾轉,孤兒院找到了賽珍珠,當賽珍珠聽到這個孩子的境況後,就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孩子,成為她領養的第一個亞裔混血兒童。她還建立了一個專門收養亞裔混血兒的慈善機構,為這些沒有人願意收養的孩子們提供一個溫暖家。

「賽珍珠領養我的時候,她已經是快70歲的人了。在我眼裡,她就是一位慈愛的祖母,我在她的青山農場生活了兩年。她給我們講故事,教給我們中國文化,跟她在一起的日子是那麼地美好,又是那麼的平常,以至於我從沒想到自己是多麼的幸運,直到我上大學後,當身邊的人聽說賽珍珠是我的祖母,我看到他們的眼睛裡充滿了艷羨。」

undefined
賽珍珠正在給萊昂Leon(坐著)和歡迎之家的第一個收助的孩子大衛David(站著)讀書。歡迎之家的孩子們都叫她“奶奶”(Gran)。(賽珍珠國際組織提供)

賽珍珠國際組織的總裁詹尼特L.明澤女士 (Janet L. Mintzer)說,作為一個美國人,她被賽珍珠的博愛精神所深深打動,「她是連接東西方文化的紐帶,她向我們打開了通向世界的窗口」。明澤女士說,她先後四次去中國看望賽珍珠在鎮江、南京、蘇州的故居,尋找賽珍珠的中國根。當她看到曾經被賽珍珠如此深愛著的土地,都會令她感動不已。她希望,賽珍珠的故事能夠被更多的中國人所瞭解。
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賽珍珠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她於1892年6月26日出生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父親賽兆祥(Absalom Sydenstricker)是美南長老會的傳教士。賽兆祥夫婦共生有7個子女,其中賽珍珠是唯一出生在美國的孩子,其他子女均出生於中國並大多夭折,只有包括賽珍珠在內的3個孩子得以存活。

賽珍珠出生後4個月,她的父母就帶著她飄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江蘇的清江浦(淮陰),後搬到鎮江,住在潤州山長老會潤州中學,賽珍珠在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

雖身為美國人,但賽珍珠的母語卻是漢語。她咿呀學語時首先說的是漢語,她是在學會漢語和習慣中國風俗後,再由其母親教習英語。賽珍珠喜愛閱讀中國經集典故,一直視中國儒家創始人孔子為「孔老師」,以致在她後來定居美國時,還專門從中國帶回一塊刻有孔子像的匾額端放在美國故居的書房裡。

undefined
賽珍珠美國故居書房中刻有孔子像的匾額(攝影:連震黎/大紀元)

undefined
賽珍珠美國故居的書房牆上挂著節選自《禮記‧大同篇》 的中國書法作品,「天下大同」這段節選是賽珍珠最喜愛的典籍。(攝影:連震黎/大紀元)

undefined
賽珍珠年輕油畫畫像,畫中賽珍珠穿著淺綠色裙子。約翰‧德瑪於1933年應賽珍珠第二任丈夫理查.沃爾的請求為賽珍珠畫像。約翰‧德瑪很高興能獲准複製此作品收錄在自己的私人作品集。1962年他去世後,他太太把這件複製品贈與了賽珍珠。現在兩幅作品都陳列在綠山莊園。原作在小圖書館,複製品放置於賽珍珠國際歡迎之家。(賽珍珠國際組織提供)

undefined
(賽珍珠國際組織提供)

undefined
賽珍珠在南京大學賽珍珠紀念堂前的雕像(賽珍珠國際組織提供)

眷戀中國神傳文化

賽珍珠對中國神傳文化充滿了眷戀,在青山農場的故居,她的書房和另外兩間房間都放著一尊觀音像,導遊告訴記者說,賽珍珠很喜歡觀音。因為「觀音像能給她帶來平安和喜樂」。

undefined
賽珍珠在房間內長期供奉觀音像。(觀音是東亞佛教中以慈悲著稱的佛教菩薩,通常為女身。觀音是觀世音的簡稱,意為「洞察世間疾苦」。)(賽珍珠國際組織提供)

賽珍珠的作品中充滿著她對以往中國生活的眷戀。她飽含深情的描寫中國風光,甚至記錄下自己鍾愛的各色美味中國特色菜餚,如鄭州黃河鯉魚湯、西湖的蒸魚、長沙的燻魚和燻牛肉、潮州的杏花鹹魚、蘇州的蒸螃蟹、北京的糖醋魚,以及洞庭湖的乾蝦米。賽珍珠的這種特殊成長經歷在美國名人作家歷史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青山農場的一個房間裡,記者看到了賽珍珠寫的一本介紹中國食譜的書,封面是她本人穿著中國傳統服裝、手捧中國瓷碗的照片。

undefined
PSB 烹飪書(烹飪書封面)。賽珍珠發表並出版了1,000多部作品,包括詩集、戲劇和小說。這本烹飪書,出版於1972年,收錄了她本人喜愛的很多亞洲美食。(賽珍珠國際組織提供)

1910年,17歲的賽珍珠回到美國弗吉尼亞州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攻讀心理學專業,她於1914年獲得學士學位後,又回到中國。在1917年與傳教士約翰‧洛辛‧布克(John Lossing Buck)結婚,從事傳教工作。約翰‧洛辛‧布克同時也是一位農業經濟學家,教授農業技術和農場管理的課程,創辦了金陵大學農業經濟系並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國農家經濟》等書而被視為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

以中國為創作題材 同獲普林策及諾貝爾獎

婚後賽珍珠隨丈夫舉家遷居安徽宿縣,她在此期間的生活經歷成為日後聞名世界的著作《大地》的素材。賽珍珠在1921年秋她母親去世後,全家遷往南京。賽珍珠在當時的金陵大學教授英語文學,並兼職在南高、東大和中大時期南京大學英語系任教。1930年,賽珍珠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東風•西風》,正式開始了她的寫作事業。在金陵大學分配給他們夫婦的兩層小樓裡,賽珍珠創作出於1932年榮獲普利策獎的長篇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這部小說被認為是她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中國農民王龍的生活故事使她成為第一位獲普林策小說獎的女性;1938年,賽珍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她的中國題材的《大地三部曲》、《異邦客》和《東風•西風》在文學領域的貢獻,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稱她「對中國農民生活進行了史詩般的描述」,「為中國題材小說作出了開拓性貢獻」。賽珍珠於1935年獲得了威廉‧迪‧豪威爾勳章。還擔任過美國作家協會主席。她也是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undefined
諾貝爾獎(賽珍珠國際組織提供)

undefined
賽珍珠是美國首位獲得普利策獎(1932)和諾貝爾文學獎(1938)的女性。她把此項記錄保持了55年。(賽珍珠國際組織提供)

翻譯《水滸傳》 推崇中國古典小說

二十年代中後期,賽珍珠選擇翻譯了七十回本的《水滸傳》,她是最早將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譯成英文在西方出版並介紹給西方讀者的作家,因此而被譽為「把《水滸傳》推向世界的第一人」。賽珍珠的濃厚中國情結使她的《四海之內皆兄弟》被認為是迄今翻譯得最為準確、最為精彩也是最有影響的《水滸傳》英譯版本。

她認為《水滸傳》的主要矛盾是「老百姓和腐敗的官府之間的鬥爭」。在賽珍珠眼裡,「梁山一百單八將」好比英國中世紀追隨羅賓漢的綠林英豪,他們並非存心造反,只是受環境逼迫,萬般無奈之下才揭竿而起;他們是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公民,所反抗的是邪惡的勢力和無道的社會。

她前後耗時五年,終於將《水滸傳》翻譯成了一千多頁的英文。關於書名,她先後試用過《俠盜》、《義俠》等名,但都不甚滿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才突來靈感,想到了《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於是出版這本上、下兩卷的譯著時即以「All Men Are Brothers」為名。這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並榮登當時美國「每月圖書俱樂部」排行榜。

賽珍珠精通漢語,對中國古典小說評價極高,她在諾貝爾獎授獎儀式上以《中國小說》為題致詞時說:「中國的古典小說與「世界任何國家的小說一樣,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一個真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該知道《紅樓夢》、《三國演義》這樣的經典之作。」

後半生致力兒童慈善事業

賽珍珠雖然一生事業成功,但卻是一位不幸的母親。她在1921年生下女兒卡羅(Carol),但不幸的是,這個女孩患有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這可能也是促發她後半生致力兒童收養慈善事業的緣起。賽珍珠於1925年收養了賈尼斯(Janice),之後又接連收養了8個孩子。1926年,她小別中國,到美國的康乃爾大學攻讀藝術碩士學位,旋即又回到中國南京。

由於丈夫約翰‧洛辛‧布克堅持在中國從事農業教育和傳教,賽珍珠與丈夫的人生目標有了明顯分歧,她於1934年與布克離婚,並於1935年與約翰‧戴公司總經理、《亞細亞》雜誌主編理查德‧沃爾甚結婚。並進入約翰‧戴公司任編輯。此後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綠山庄園的家中專職從事寫作。

賽珍珠的第二任丈夫理查德‧沃爾甚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並曾遊歷過中國,對賽珍珠的寫作事業鼎力相助。賽珍珠回美國後還積極參與美國人權活動,1942年,賽珍珠夫婦創辦「東西方聯合會」(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於亞洲與西方的文化理解與交流。1949年,賽珍珠出於同情遭到歧視的亞裔和混血裔兒童,創立了國際化收養機構「Welcome House」。

undefined
歡迎之家發源於1948年聖誕前夜,後成為美國一個多文化領養機構。這裡是歡迎之家家族的發源地。(賽珍珠國際組織提供)

此後50年,該機構幫助超過五千名兒童被美國家庭收養。1964年為了幫助不符收養條件的兒童,她還成立了「賽珍珠基金會」(Pearl S. Buck Foundation) 。賽珍珠還與黑人歌唱家羅伯遜等人一起參與廢除美國種族隔離政策、提倡種族平等的運動。

undefined
賽珍珠因其在1937年日本侵華後為中國難民籌集救濟款的人道主義行為被授予「采玉勳章(Order of Brilliant Jade)」。在20世紀40年代早期,賽珍珠投身於一些救助行為。首先是「希望之書」,「Book of Hope」活動, 該活動是美國政府對中國醫療救助的附屬組織。該活動成功地向1,000名美國女性中每人籌集了100美元,總款項10萬美元。在此成功的基礎上,賽珍珠決定成立自己的活動組織。在1940年,她和丈夫理查德‧沃爾甚(Richard J. Walsh)宣佈了中國急救委員會,。該委員會的目標就是在六個月內籌集一百萬美元。1941年春天,救援會國救濟(United China Relief(UCR))合併了。聯合中國救濟(United China Relief(UCR))集合了七家救濟組織之力,於三月末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的晚宴拉開帷幕。賽珍珠是當天晚宴的開幕發言人,在其他政要發言後,中國駐美大使胡適上臺宣佈中國政府決定授予賽珍珠美玉的嘉獎。獎章在1941年6月的頒獎儀式上正式頒給賽珍珠。同時被授予此獎的還有同為CERC一員的桃樂西‧坎菲爾德‧費希爾(Dorothy Canfield Fisher)。(賽珍珠國際組織提供)

堅定反共 被中共拒入境 抱憾終生

賽珍珠生前曾入籍中國,對中國有深厚的感情。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奔走。許許多多美國人正是通過賽珍珠的小說瞭解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解囊相助。賽珍珠獲得過由胡適代表蔣介石國民黨政府頒發的「采玉勳章(Order of Brilliant Jade)」。賽珍珠有許多中國好友,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等人都曾是她家的座上客。在舉行孫中山奉安大典期間,賽珍珠還邀請中國駐美大使施肇基博士和為孫中山遺體作防腐處理的泰勒博士住到自己家中。賽珍珠還邀請林語堂在美國發表作品,林的《吾國與吾民》當時在美國一炮而紅。 

由於賽珍珠堅定反對共產主義和中共的立場,1949年中共政府成立後,她的作品在中國大陸長期被打壓,並受到大陸文化界的攻擊。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賽珍珠作為對中國文化有深厚瞭解的美國著名作家,本來是最有資格陪同尼克松訪華的顧問人選,但在申請中國簽證時,卻被無情拒絕,並被中共政府斥責為「不受歡迎的人」。自此,她抱憾終生再未踏上過養育過自己的中國土地,在賽珍珠故居的書房裡,至今仍陳列著一套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後贈送給她的中國特色木質首飾盒。

被譽「一座溝通東西文明的人橋」

賽珍珠在中國度過近40年,享年81歲,可以說她的一生中大半部份時光是在中國度過的。尼克松總統在賽珍珠逝世後的悼詞中讚頌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文明的人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敏感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

賽珍珠以對當時中國農村最全面深入的描述,把中國介紹給整整一代美國人和西方人,打開了他們的視野。50年代末,美國社會學家艾薩克森曾做過一項調查,受調查的美國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稱他們在1931年到1950年代中期對中國的印象來自於賽珍珠。

賽珍珠對中國、中國人、中國歷史和未來的許多真知灼見,經過七十年時光的淘洗,終於被後人重新認識並放射出獨特的光芒。

賽珍珠故居地址:520 Dublin Road,Perkasie, PA 18944。


原文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12/6/26/n3621635.ht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作家 賽珍珠 中國
    全站熱搜

    yu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